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赛事新闻

海口号—同济EMBA蓝鲨帆船队:从海帆赛“走向深蓝”的创业精英

2018-03-30 286 分享

碧桂园杯2018海帆赛上有这样一只队伍,大部分人的年龄都超过四十岁,没有一个人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而每个人都管理着一家不小的企业,是众人眼中的“商业领袖”,这就是海口号-同济EMBA蓝鲨帆船队。今年是他们第四年参加海帆赛了,什么魅力让他们耗费大量时间,甚至不惜放弃工作来参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支有故事的船队。


从海帆赛“走向深蓝”

丁德明是海口号-同济EMBA蓝鲨帆船队的船长,也是同济航海会的创始人。在接触帆船运动之前,他是一名徒步和登山的爱好者,曾完成过399公里的“玄奘之路”戈壁徒步。丁德明在13年创立了同济航海会,一下子就成为了同济最热门的协会之一。丁德明告诉我们,航海会的聚会上,大家偶然发现大部分人都是水象星座,航海会的成功,就此有了份“命中注定”的味道。

1.jpg


同济EMBA蓝鲨帆船队的口号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走向深蓝”,从场地赛进入远航比赛的决心可见一斑。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长距离比赛,同济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2015年海帆赛,从此每年三月的海帆赛就成了同济队的“必赴之约”,到今年已经是连续四年参赛。


碧海中寻求内心愉悦

虽然是参加过四届海帆赛的“老船长”,每一年的海帆赛,丁德明都有新的收获。“更了解别人,更了解自己”就是他的重要收获之一。丁船长告诉我们,今年同济队有个新人来参赛,单位不同意他请十天假,他就直接辞职。队友们为他的工作感到遗憾,更加为他的“冲动”喝彩。“玩船的,就要有这份激情”丁船长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许之情。


从三亚-海口赛段,海口号上一共15个人,包括丁德明在内只有3个人跑过全环,还有一个桅杆手是第一次见帆船,便踏上了300海里的拉力挑战。尽管远航新手颇多,但丁德明给自己的团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船队挺给力的。最后冲线的俩小时是我在掌舵,船速很不错,迎风最高能达到9.7节。我让所有人来压舷,包括在船舱里睡觉的5个,没有一个人有怨言,都特别配合。跑了两天,其实大家都很困很累了。”丁德明说,之所以非常喜欢来参加海帆赛,是非常喜欢海帆赛的竞技性强,既然来比赛就一定会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场地赛和离岸赛完全不同,场地赛主要考虑战术,离岸赛则要考虑整体战略,规划航线和部署,途中也要时刻关注气象和水流。对我们船员的考验还有能不能熬得住长航的艰苦。我每年带队来参加海帆赛其实也是在锻炼队伍,当做离岸赛事的练兵,因为未来我们同济商学院也有计划去参加悉尼霍巴特帆船赛等国际离岸赛事。海帆赛是中国最好的离岸帆船赛了,每个赛段2-3天,比赛设置很合理,这样体力分配也刚刚好。”丁德明刚刚结束三亚-海口赛段的比赛,他说在船上站的腿都肿了,也就睡了两个小时,一丝疲惫之下感受到的是他凯旋后的喜悦。



2.jpg

航海时体悟生活智慧

说起帆船带给自己的改变,丁德明也不免动情。他说:“从前,我这个人是很强势的。在公司里做事情,想的都是怎么去做公司的业绩,很少考虑到人的感情。然而在船队里,每个人都是很有个性,年纪上每个人都是我的大哥大姐,怎么让他们听我这个‘小弟弟’的话?不能只凭创始人这个身份,更多的是去关注对方,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要充实自己,使他们愿意让我当船长,大家都觉得问心无愧。”


3.jpg



丁德明补充说:“在中国做事讲究情理法,先讲人情,之后讲道理,再讲法律。人情并不是人情世故,而是更了解你身边的人,包括家人、同事、朋友。从事帆船运动五六年来,我对很多事情,无论是对公司未来的想法,还是对人生的规划,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思维格局都因为帆船而改变。”


帆船上锻炼企业管理


同济帆船队的队员大部分都是创业企业家,同时作为同济EMBA学员,他们已经在实践中和课堂上学习了大量企业管理知识,但帆船这项运动,尤其是远航,依然给他们带来了企业管理新的思路。丁德明说:“我们在管理学院学到的管理课程,在帆船上都可以得到应用。比如团队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流程控制、人力管理和领导力等。在帆船上学到的,跟在课堂上看着黑板学的理论完全不同。”


竞赛规则的应用跟企业管理有着更大的相似之处。丁德明向我们介绍,这些年他看了非常多的帆船竞赛理论,中文英文的都有。这些竞赛策略又有不同之处,经过实践和思考,他明白这些竞赛知识不适用所有船员,针对专业帆船运动员的策略就应该和针对年龄40+的帆船爱好者的策略有所不同。如何在队员付出100%努力的同时把效益最大化就是他每次比赛最重要的议题。“帆船最终跟企业管理是相通的。”丁德明这样总结。


3.jpg



关于未来丁德明没有掩饰他的梦想——“同济的目标是走向深蓝,我的目标是单人环球。”路很长,已经出发,就只顾风雨兼程。期待在深蓝色的海洋上,更多的看到同济EMBA蓝鲨帆船队的英姿。




5.jpg